奋进的中国再度点燃激情与梦想的圣火,世界翘首以待的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科技冬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要特色,是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舞台,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舞台。
从冬奥会测试赛,到赛前冲刺,中兴高达冬奥保障团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全要素、全流程的实战演练,现已进入正式保障阶段。那么,作为冬奥组委会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和应急联动重要通信方式的无线集群专网通信系统,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赛事的保障中用到了哪些黑科技呢?
“2+4”宽窄融合,跨省互联
北京冬奥会分为北京和张家口两个赛区。其中,北京市采用1.4GHz B-TrunC宽带集群网,张家口赛区采用350MHz PDT系统保障。
为了确保冬奥会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和应急联动,北京市1.4GHz B-TrunC宽带集群网和张家口市350M PDT窄带集群网完成了对接,通过宽窄带混合编组、单呼、组呼、短消息、动态重组、紧急呼叫等业务,达到赛时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安全管理、统一运行维护和统一指挥调度要求。
这种跨越山海、跨网直通的“2+4”宽窄融合组网,能够很好地满足京张两地各场馆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极大提升了指挥调度效率和智能管理水平,在国际重大赛会保障中树立了标杆。
宽窄带互联互通
智慧大脑,可视调度
在冬奥会的MOC主运行中心可以看到每个群组成员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信息,也可以实时调取某个或多个群组成员手中终端所看到的移动视频,且不同组织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群组独立通信或者跨部门联合通信。
语音、短彩信、定位、视频、数据等信息应有尽有,并且可以覆盖比赛场馆、滑雪赛道、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等各个角落,在指挥大屏和调度坐席有全景视图可以做到一览无余、一键指挥,为冬奥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通信保障和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
双备份,高可靠
为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采用多种备份手段,包括传输链路双备份,异地容灾双备份,以及核心交换单元物理器件双备份等。通过双套系统数据互为主备,当主用系统设备发生灾难性故障或者设备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异地的另外一套核心节点,业务快速恢复。
同时,核心节点物理器件双备份,在其中单个节点发生故障或者物理损坏时,业务能平滑不中断地进行。
主备核心网高可靠
“即按即说,首字不丢”
冬奥赛事裁判员对于系统的响应要求极高,冬奥组委在需求中明确提出:单呼建立时延≤300ms、组呼建立时延≤300ms、话权申请时延≤300ms,必须到达“即按即说,首字不丢”的使用效果,因此针对窄带集群组呼接续时长,进行了逐段耗时的分析,包括窄带终端PH790发送起呼消息、系统下发信道指派消息、终端上行语音头、系统下发下行语音头等。
针对每一段时长进行流程处理优化,经过反复的优化和测试,最终达到了媒体面端到端延时260ms以内,且话音清晰不丢字,顺利通过了国际雪联的测试。
低温电池,持久续航
张家口赛区室外平均温度在-20℃,极限低温甚至达到-30℃。为应对在室外低温环境下的稳定工作,参与冬奥保障的窄带终端PH790在耐寒方面进行优化:改进终端主机的电量模式;选用专业低温电芯;降低低温时电源电压征集关机门限并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认证,在-33℃低温整机低温续航时间(发射:接收:待机比例为1:1:8时 )为8.5小时。
弘扬奥运精神,服务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中兴高达步履不停,以科技护航冬奥,为保障一场调度有序、指挥高效的冰雪盛会做出贡献!